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热点 >

神舟十六号还有什么新亮点?

时间:2023-05-31 00:58:18    来源:出行一客

每一次任务都不是简单的复制。

随着神舟十六号升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登月阶段任务已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30日9时31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本次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个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六飞行6.5个小时后对接中国空间站,然后与空间站上的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太空会师”。

今年是空间站投入运营的元年,神舟十六号承载着元年后的首次载人发射任务。伴随神舟十六号升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登月阶段任务已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乘组新变化,未来登天常态化?

本轮乘组由三名航天员组成,指令长景海鹏是太空老将,先后参与过神舟七号、九号、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负责操纵航天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的载荷专家桂海潮是首次执飞,这也是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飞。

除指令长外,剩余两位均是非飞行员出身,桂海潮是一位北航的教授。在亮相时,与两位同事敬军礼致意不同的是,他挥手和大众打招呼,他是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

“这一次发射表明,化身航天员并非‘遥不可及’。”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君毅向出行一客介绍称,除指令长外,剩余两位均是非飞行员出身,伴随工程师角色的出现,让更多人尤其是科研人员有了上天工作的机会,“这一轮是全博士乘组,其中还有一位博士生导师。这让我很期待这一次的天宫课堂,以往是航天员当老师,这次是老师上天化身航天员来上课,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更有象征意义,会有所启发。”

除却高校学者的身份外,桂海潮戴着眼镜参加训练的画面也让公众倍感新鲜。王君毅介绍称,看似寻常的眼镜也别有玄机。传统眼镜鼻托和镜腿的细小螺丝一旦脱落,会在太空中造成风险。为此,眼镜大多采用一体化处理,以保证安全。

相较于以往乘组,本次乘组的特点可以用“全、新、多”概括,即三种宇航员类型、具有航天新面孔、指令长是国内“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指出,伴随中国航天工程的发展,依据空间站在轨航天员承担的不同任务和岗位类型,对其选拔标准和要求也更加专业和细化——由于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运营,太空任务已不再局限于常态化运行,还需要更多航空领域的专家进行理论验证和数据收集,“术业有专攻”使科学实验更加准确稳妥,以确保万无一失。

新一代飞船和火箭在研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期间,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分别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后续和神舟十七号的对接,神舟十六号与神舟十五号的对接代表我国空间站始终有人,进入正常的人员轮换阶段。在轨轮换表明在未来会高密度并常态化实施飞行任务。

相较于前者,神舟十六号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改观。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肖雪迪指出,一是对核心元器件的更换,将进口产品替换成国产元器件大幅提升国产化率和自主可控能力;二是对返回舱内仪表面板的改进使得航天员操作更加便捷容易。本次载荷将包含四个领域,分别是航天医学、空间技术应用、航天技术实验和特殊实验领域。

每一个新任务背后,都是对技术、人员、设备的多重考验。此次神舟十六号将首次在空间站有人驻留情况下,与90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径向对接。作为载人天地往返的关键核心产品,对接机构将再次面临与多构型、大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刚性连接等全新挑战。

天空中的“握手对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为了适应后续空间站常态化运营阶段的密集任务。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做了大量技术攻关,对接机构研制队伍已开展了上百次地面捕获缓冲试验,确保对接环捕获目标的时长限制在数秒之间,对接锁系的同步性误差控制在毫米以内,使飞船对接机构在对接的一瞬间即可快速捕获空间站,随后平稳可靠地锁紧对接面。

5月29日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中国正在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同时,中国进入为期十年以上的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空间站将进一步改造升级,适时发射扩展舱段,以更好地支持在轨实验,同时使航天员的在轨生存条件更加完善、优越。

具体来说,首先在基本构型方面,空间站将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这意味着将要在三舱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舱段,在今年2月24日,在“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上,现场的解说便将多功能节点舱称为我国空间站要加装的第四个舱段,但目前官方尚未表明。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任务总指挥王翔指出,空间站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为全面复杂、先进综合的科技成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除此之外,随着商业航天的不断发展,中国空间站兴起了一系列相关产业,使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变得更为便利。

标签:

上海:5月22日起,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有条件逐步恢复运营

  上海:5月22日起,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有条件逐步恢复运营  5月16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

2022-05-16

上海:6月1日至中下旬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下一步防控分为三个阶段,6月1日至中下旬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月16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2-05-16

瞒着父母当志愿者 她在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

  她在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 青岛小嫚瞒着父母当志愿者支援上海抗疫  近日,青岛小嫚王若琦在援沪救援车上完成大学毕业答辩的故事,引

2022-05-16

上海奉贤将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上海奉贤”微信公众号消息,16日,上海市奉贤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告奉贤市民书》表示,

2022-05-16

上海:已经有15区实现社会面清零 封控区总人数降到100万人以内

  今天(5月16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表示,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

2022-05-16

西宁公安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 依法处理案件72起123人

  中新网西宁5月16日电(祁增蓓)“我们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5月6日以来,及时依法处理殴打辱骂防疫人员、伪造通行证件、逃避封控管理、

2022-05-16

专家:发生狂犬病Ⅲ级暴露后 需尽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中新网广州5月16日电 (蔡敏婕 何宇航)“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研讨会”15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张永慧称,接种狂犬病

2022-05-16

孩子居家上体育课,影响楼下居家办公,算侵权扰民吗?

  “请问楼上是在跳绳吗?一蹦一蹦的,还有抽地的声音。”“不好意思,孩子在上居家体育课,有几个动作力量控制不好,已经结束了。”“剧

2022-05-16

甘肃渭源:千年渭水文化蕴“写生热” 校地合作塑学生文化涵养

  中新网甘肃渭源5月16日电 (张婧)“渭水汤汤,源远流长。”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这里民风淳厚、民居自然

2022-05-16

5月16日起 西宁市部分区域有序开放

  中新网西宁5月16日电(祁增蓓)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15日晚宣布,16日起,西宁部分区域实行有序开放。  据悉,5月16日

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