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蝶变,提供了怎样的治理经验——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侧记|快讯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阮紫嫣 光明日报记者 张 勇
沿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生态廊道一路骑行,湛蓝色的洱海泛起层层波纹,蓝色尽头的苍山巍峨壮观、连绵起伏。曾经的洱海,深受面积缩小、水质污染等“疑难杂症”的困扰,得益于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攻坚战,这一油画般的自然图景才蝶变回归。
(资料图)
对其他高原湖泊治理而言,“洱海模式”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携手同行?5月27日至29日,2023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多国驻华大使、我国两院院士、高校及企业代表等近400名中外嘉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为主题,共论苍山洱海生态之变、发展之变、理念之变。
铺就生态发展底色
“对洱海保护的政治嘱托,大理以生态优先作答,坚决守护大理发展底色。”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说。
漫步洱海生态廊道,娇嫩的海菜花尽收眼底。海菜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濒危水生植物,也被称为“水质风向标”。“海菜花能在洱海流域开始恢复,预示着洱海治理进入了生态修复阶段,这是非常可喜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说。
自2003年起,上海交通大学便参与到洱海水生态保护研究工作中,以孔海南教授、王欣泽教授为代表的1000多名师生驻守在此,为洱海治理与绿色发展“把脉问诊”。目前,团队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万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万余次,获得发明专利60余项。
近20年的扎根换来了什么?截至2022年年底,洱海水质已连续3年被评价为“优”。洱海27条主要的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100%,湖体透明度提升至近20年以来最高水平,流域范围内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理州坚持系统治湖、科学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保护工作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转变,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有力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在视频致辞中说。
近年来,大理州坚决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绝迹多年的小熊猫、林麝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重现苍山,消失已久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在洱海连片开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大理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表示:“当前,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大理州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洱海案例’‘洱海经验’对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注入科技创新活力
“云南是中国西南的生态屏障,要想在保护资源和生态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依靠科技引领。”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克勤说。
如何破解洱海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的难题?多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分享了科研团队在洱海畔的漫漫攻坚路。
“我们要的绿色发展是既要做好洱海保护,又要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加幸福。”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院士说。2021年11月,张福锁牵头组织全流域调研,古生村科技小院自此成立。
在30多家优势单位、300多名团队骨干及科研人员的协同努力下,古生村科技小院创建了污染防控、绿色种植和农民增收一体化的“大理模式”,为云南、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生态保护治理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实现的“示范样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在线上发言中重点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新一代高效肥料。他表示:“团队研发的技术可使化肥流失量减少80%至90%,从源头控制洱海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
探索未来发展理念
铺就了生态底色,注入了科技活力,如何进一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是关键。
云南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尽管只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却拥有中国51%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汉斯·南姆博斯说,“生态旅游不仅能够让大家领略到这些地区的美丽,也可以提升大家对自然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表示:“新型生态经济是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把生态经济纳入未来经济体系中进行科创,形成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才有可能实现长远目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在论坛上以庄子之言发出感慨,“我们必须用一种新的尊重自然的思维方式,采取措施保护和尊重大自然。今年洱海论坛为不同行为体之间展开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科学学院教授欧意玛认为:“通过建立平衡的生态经济体系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极具挑战性。”他呼吁各国携手,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3日 03版)
上海:5月22日起,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有条件逐步恢复运营
上海:5月22日起,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有条件逐步恢复运营 5月16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
2022-05-16上海:6月1日至中下旬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下一步防控分为三个阶段,6月1日至中下旬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月16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2-05-16瞒着父母当志愿者 她在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
她在救援车上完成毕业答辩 青岛小嫚瞒着父母当志愿者支援上海抗疫 近日,青岛小嫚王若琦在援沪救援车上完成大学毕业答辩的故事,引
2022-05-16上海奉贤将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上海奉贤”微信公众号消息,16日,上海市奉贤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告奉贤市民书》表示,
2022-05-16上海:已经有15区实现社会面清零 封控区总人数降到100万人以内
今天(5月16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表示,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
2022-05-16
西宁公安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 依法处理案件72起123人
中新网西宁5月16日电(祁增蓓)“我们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5月6日以来,及时依法处理殴打辱骂防疫人员、伪造通行证件、逃避封控管理、
2022-05-16专家:发生狂犬病Ⅲ级暴露后 需尽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中新网广州5月16日电 (蔡敏婕 何宇航)“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研讨会”15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张永慧称,接种狂犬病
2022-05-16孩子居家上体育课,影响楼下居家办公,算侵权扰民吗?
“请问楼上是在跳绳吗?一蹦一蹦的,还有抽地的声音。”“不好意思,孩子在上居家体育课,有几个动作力量控制不好,已经结束了。”“剧
2022-05-16
甘肃渭源:千年渭水文化蕴“写生热” 校地合作塑学生文化涵养
中新网甘肃渭源5月16日电 (张婧)“渭水汤汤,源远流长。”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这里民风淳厚、民居自然
2022-05-16
5月16日起 西宁市部分区域有序开放
中新网西宁5月16日电(祁增蓓)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15日晚宣布,16日起,西宁部分区域实行有序开放。 据悉,5月16日
2022-05-16X 关闭





X 关闭